机械工程学院开展“探寻家乡历史脉络,传承地方文化基因”暑期社会实践活动

作者:张梦飞 王睦然 王晖 张房磊 王和帅   发布时间:2025-08-13  动态浏览次数:12

为响应学校团委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号召,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感悟家乡历史文化魅力,传承地方文化基因,机械工程学院2024级专硕4班团支部组织部分学生开展了以探寻家乡历史脉络,传承地方文化基因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。实践团成员回到各自家乡,走进历史人物故居、革命纪念馆、文化遗址等场所,在实地探访中触摸历史温度,在感悟思考中凝聚文化自信,用实际行动让家乡的历史文化走出去,让更多人了解并铭记地方历史的深厚底蕴。

张梦飞参观李鸣钟将军故居

实践团成员张梦飞参观河南省沈丘县李鸣钟将军故居时,被青砖灰瓦间的岁月厚重感深深触动。院落内,将军用过的褪色军装、泛黄战报、磨损指挥刀等旧物,诉说着这位西北军将领的传奇一生。他早年追随冯玉祥参与滦州起义,中原大战坚守气节,抗战时奔走呼号力主团结御侮。展柜中1933年的电报手稿,字迹刚毅,宁为玉碎的民族大义令人动容。张梦飞感慨,这方院落不仅是砖木建筑,更是藏着老一辈革命者赤子之心的精神堡垒。

王睦然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

实践团成员王睦然走进江苏省徐州市淮海战役纪念馆,庄严肃穆的气氛让人肃然起敬。该馆1959年筹建,196511月开放,藏有1.52万件文物,其中一级文物79件,通过2000多件展品再现战役情景。王睦然瞻仰了战役纪念碑、先烈英名,参观了总前委电台、支前小竹竿等珍贵文物,深刻体会到战役胜利离不开党中央英明领导、总前委卓越指挥和解放区人民全力支援,无数先烈为解放事业牺牲的精神永载史册。

王晖参观茅山华阳洞

王晖探访家乡茅山华阳洞,这里是道教第八洞天,相传为汉代茅盈三兄弟修道成仙之地,后成为上清派发源地。南朝陶弘景隐居于此创立茅山宗,使华阳洞成为道教圣地,有秦汉神仙府,梁唐宰相家之称。王晖表示,此次探访让他明白华阳洞不仅是自然景观,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,计划通过短视频分享其文化故事。

张房磊参观扬州大运河博物馆

张房磊参观扬州大运河博物馆,该馆生动展现大运河2500年历史画卷。通过沉浸式体验,他亲历运河开凿、漕运盛况及沿线文化交融,镇水铁剑、清代漕船等文物配合高科技展陈,让人直观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工程智慧与文化底蕴,深切领略运河长子扬州的历史风采。

王和帅参观南京城墙遗址

王和帅参观的南京城墙始建于1366年,历时28年建成,依山水之势筑成独特不规则形状。193712月南京保卫战中,中华门、光华门等成为主战场,光华门历经日军猛烈轰击后被攻破,城墙见证了中国军人的英勇抵抗与南京的惨痛历史。王和帅认为,城墙既藏着古代工匠智慧,也刻着近代中国苦难,铭记历史是为激励后人守护和平。

此次实践中,成员们用脚步丈量家乡历史,用心灵感悟文化传承。从李鸣钟将军故居的爱国精神,到淮海战役纪念馆的红色记忆;从茅山华阳洞的道教文化,到扬州大运河的工程智慧;再到南京城墙的抗争历史,每一处探访都让成员们对家乡文化有了更立体的认知。他们将通过整理日志、制作短视频、举办分享会等形式,让更多人了解家乡故事。实践团负责人张梦飞表示,传承家乡文化需让历史起来,这是青年一代的责任。活动响应了学校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主题,为家乡文化传承贡献了青年力量。

(图文:张梦飞 王睦然 王晖 张房磊 王和帅

一审:李福来  二审:李文达  终审:谭海波)